《风景园林》2019-12专题导读 |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9年12期 P8-57
广袤的国土形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自然景观,400mm的降雨量结合地势海拔划分出基本的农耕和游牧区域。相比游牧,通过农业生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能够得以一代代的积累和传承,从而将森林、湖泊、沼泽等自然环境转化具有人文尺度的定居体系。昆仑山、秦岭、太行山、东南系列丘陵等将我国的农耕区域分割成大大小小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河流水系则是沟通这些地理单元的自然通道。
我国自然气候和降雨分布并不合适作物的自然生长,需要通过人工干预,因此我国传统人居生成演变首先是从自然水系统的塑造作用开始,然后是通过水利工程的改造,最后是通过土地耕作和聚落营建加以定形。水利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聚落集体形态的支持,并经常演变为聚落之间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原则,每一个农耕区域亦可以视为传统的水利社会。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的沼泽、湖泊通过修建海塘江堤、整理水系河网、开垦圩田湖田,营建水乡聚落,形成鱼米之乡;关中盆地、四川盆地、河套地区则通过设置堰坝、开挖渠系、开荒垦殖,营城建邑,遂为天府之国。
本次专题尝试探讨国土景观中人工干预自然景观的不同方式,其整体风貌与空间肌理表达了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自然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叠加于上的水利系统、农业体系和聚落系统等文化特色,并产生相应的社会生活准则,由此形成的不断演变和适应的人文自然系统。因此,本专题收录的国内外6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德国文化景观的识别和评价、宋元时期江南运河对嘉湖圩田体系的影响、西南梯田人居环境的特征、临汾-运城盆地的灌区景观系统、关中地区的传统景观意向研究以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荷兰绿心的适应性研究。
——本期专题组稿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郭巍教授
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
著:(荷兰)瑞克·德·菲索 译:金石雨 校:李卫芳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区域规划;农业;自然发展;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泥炭景观;土地沉降;城市可持续发展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适应气候变化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密切相关的主题。气候变化将对荷兰的空间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对“绿心”气候公园的研究和阿姆斯特尔兰地区的发展都表明,气候问题在未来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气候变化产生的挑战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许多新机遇,达成人与自然双赢的局面。
”1 “绿心”(Green Heart)概况
1.1 圩田上的大都市
1.2 气候变化
2 “绿心”气候公园
2.1 两大挑战
2.2 4个策略
2.2.1 水系
2.2.2 重要的牧场草地景观
2.2.3 湿地基础设施
2.2.4 荷兰湖区
3 阿姆斯特尔兰(Amstelland)区域的实施策略
3.1 生产型景观方案
3.1.1 对土地沉降的影响
3.1.2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1.3 对供水需求的影响
3.1.4 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3.1.5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1.6 对景观的影响
3.2 自然式景观方案
3.2.1 对土地沉降的影响
3.2.2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2.3 对供水需求的影响
3.2.4 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3.2.5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6 对景观的影响
3.3 对比两个方案
4 结语
左:公元前500 年左右:河口 右:1500 年左右:泥炭藓
左:1600—1900 年:泥炭地被开采 右:目前:围垦泥炭沼泽
“绿心”北部的历史变迁
生产型景观方案总体规划
自然式景观方案总体规划
宋元时期江南运河对嘉湖平原圩田体系的影响
王建革 周晴
Keywords
关键词
嘉湖平原;江南运河;圩田;桑基鱼塘;桑基稻田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嘉湖平原圩田景观形态复杂,历史上以江南运河水系为中心的水利治理决定了本地区圩田景观形态的基本特征。宋元时期根据区域内部的微地形差异,依托以荻塘运河、湖杭运河、杭嘉运河及其他塘河为中心的运河水网水系,进行圩田体系扩展,形成溇港圩田、围田与圩荡田、桑基鱼塘、桑基稻田等不同的圩田景观特征,其中湖州的桑基鱼塘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
”1 研究背景
2 早期的开发与入宋以后水文环境的变化
2.1 早期的开发
2.2 入宋以后的水环境变化
3 宋元时期运河与圩田
3.1 荻塘运河与溇港圩田
3.2 荻塘运河南部平原围田
3.3 湖杭运河、嘉兴运河及其圩田体系
4 总结
五代时期太湖流域东部的塘浦圩田体系与水网
《咸淳临安志》中的上塘河、下塘河与长安闸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地域景观特征和发展启示
李倞 宋捷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临汾—运城盆地;地域景观;引水工程;自然防洪;景观格局;人居环境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路径时, 有必要吸取自身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引入并创新发展传统营建智慧。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更是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1 研究背景
2 临汾—运城盆地地域景观研究概况
3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地域景观特征
3.1 引泉、引河灌溉等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
3.2 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排涝景观体系
4 临汾—运城盆地以水为线索的传统地域景观发展启示
4.1 传统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的空间保护与功能再生
4.2 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空间管控和人文复兴
4.3 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工程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4.4 基于内城水系统的城镇空间复合功能优化和复兴
表 引泉、引河灌溉比较
与自然相适应的防洪排涝景观模式
引水、防洪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
流域视野下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空间特征——以元江流域为例
刘阳 杨宇亮* 角媛梅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流域视野;梯田聚落;人居环境;元江流域;空间特征;大瓦遮河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流域的宏观视野与嵌套的拓扑关系,对复杂地理环境中的人居环境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元江流域尺度的山水关系以水平、垂直特征,奠定了子流域尺度的山地本底与帚状水系,叠加人类适应垂直分异的差异化稻作策略,产生了异质化的民族聚居区,形成了“流域—子流域—聚落”的多重空间特征。
”1 元江流域环境对梯田聚落人居环境的影响
1.1 流域格局塑造梯田聚落本底
1.2 流域特征造就人居环境单元
2 大瓦遮河流域梯田聚落的宏观特征
2.1 样本概况与数据来源
2.2 梯田聚落人居环境的本底特征
2.3 梯田聚落人居环境的人文特征
3 大瓦遮河流域梯田聚落的微观特征
3.1 村与山
3.1.1 村落与高程的关系
3.1.2 村落与坡度的关系
3.2 村与水
3.3 村与田
3.3.1 村落与农田的高程特征
3.3.2 村落与农田的坡度特征
3.4 村与林
3.4.1 村落与森林的高程特征
3.4.2 村落与森林的坡度特征
4 结论
元江南岸的流域环境
大瓦遮河流域的高程、坡度、水文特征(从左向右)
大瓦遮河流域的规模、人口密度与民族结构(从左向右)
文化景观维护视野下德国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两种方法论: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
著:(德)温弗里德·申克 孔洞一 译:阮慧婷 校:李梦一欣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清单盘点;空间区划;历史性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维护;文化景观要素与结构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德语背景下的“文化景观维护” 概念,综合了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规划等学科原理,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两个基本研究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基础
3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背景下的2个基本研究任务: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
3.1 范本1:历史性文化景观对象清单化
3.2 范本2:历史性文化景观区域化
4 总结
“永恒的圆环”:文化景观维护作为一种永恒的论题
在前西多会海斯特尔巴赫修道院环境中重建的池塘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32 个文化景观区
基于唐诗文本挖掘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研究
吴潇 李鑫 赵炜*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文本挖掘;关中地区;人文景观;唐诗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关中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格局。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近400首描写关中风貌的唐代诗词进行分析,划分5种景观空间类型,并分析诗词所描绘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情感特征、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空间的语义网络特征。
”1 研究背景
2 文本挖掘方法在空间分析中的人文地理研究与应用
3 诗词文本挖掘应用于人文景观格局研究的适应性与方法框架
3.1 诗词文本在空间研究中的特点和优势
3.2 诗词语义分析中的尺度特征
3.3 人文景观格局研究中的诗词文本分析方法与框架
4 以唐代诗词为样本的关中地区空间语义与人文景观格局分析
4.1 素材选取与样本处理
4.2 关中地区不同类型空间的语义分析
4.3 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的画像与特征总结
5 结论
关中地区正面、中性、负面人文景观情感空间分布
名词词条语义网络分析与分类
人文景观语义网络分析(以长安故都为例)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19-12目录 |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19-12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1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19-12
国土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系统
微信编辑 程秋爽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